2018/11/21
2017年底,韓國上映了一部背景設定在明末清初的電影《南漢山城》。
這部電影的敘事大體符合史實,故事發生在明末的崇禎九年(1636年),講的是清朝剛剛在沈陽建立,皇太極親自率兵入侵朝鮮王國。朝鮮國王退守南漢山城,在經過了47天圍城的煎熬後,被迫開城投降,並宣誓永遠效忠清朝。
韓國2017年電影《南漢山城》台版預告片
這樣一個徹頭徹尾的描寫本國本民族「失敗史」的故事,在韓國卻相當火爆,不僅一度攻下了電影票房的頭把交椅,還獲得了2017年韓國電影的最優秀作品獎。
如果關注韓國的電影電視劇產業,不難發現,從《最終兵器:弓》、《宮中殘酷史》、《三劍客》、《華政》再到《南漢山城》,幾乎每年,韓國都會有直接講述清軍入侵朝鮮(即「丙子胡亂」)這一「失敗史」的電影、電視劇上映(算上以丙子胡亂為故事背景的作品,則會更多)。再加上歷史書的反復敘述、對民族英雄的塑造、與當代史的連結,清軍入侵這一事件毫無疑問地成為了近300年來韓民族歷史中最有分量的一頁之一。
然而,在中國,這段歷史絕對是無足輕重,如同滾滾長江中的一朵浪花。《南漢山城》並未在大陸上映,而網絡上對這部電影的少量評論,諸如「且看東北人皇太極是如何對韓國人殺人誅心的,跪服!」、「看清軍如何吊打朝鮮」、「跪在皇太極面前要求停止,這戰爭爽爆」等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許多國人同胞聽聞「我大清征服朝鮮」這段歷史時的心態。
《南漢山城》電影敘事的最後,是朝鮮國王跪在寒風中的雪地上,向皇太極三拜九叩。電影到此結束,而真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經歷了47天的圍困後,朝鮮君臣被迫出降。其國王身穿青衣小帽,面對皇太極行三拜九叩禮。這一事件,在韓國歷史上被稱為「丁醜下城」。這一天,與韓國被日本吞併的那一天並列,為韓民族歷史上最恥辱的兩天。這一幕,也在許多影視劇中反復出現。 via網絡
面對清國要求背棄明朝、向大清稱臣的要求,朝鮮儒臣洪翼漢上疏堅決反對稱「臣自墮地之初,只聞有大明天子」,城破後遂被皇太極點名壓縛瀋陽處決。洪翼漢與同時殉難的另兩位大臣尹集、吳達濟並稱為「三學士」,在韓國歷史上具有文天祥般的地位。至今,瀋陽南郊還保留有為紀念三學士就義300週年所立的石碑。via網絡
宋時烈所書的朝鮮孝宗所賜「日暮途遠,至痛在心」摩崖石刻,在韓國京畿道朝宗岩。via網絡
那段朝鮮君臣為了反清復明的事業,前僕後繼、奇謀迭出,乃至於蹈死不顧的故事,在中國,則更是少人問津了。
何謂「華夷之辨」?
何謂「尊王攘夷」?
朝鮮作為一個小小的番邦,在清朝重壓之下,為何堅持尊明反清?
是「向生而死」?
還是「向死而生」?
人性的尊嚴、屈辱的歷史、殘酷戰爭中的一絲溫暖,都如此真實!
深秋之夜,孔陽國學修習會邀您品茗:
《南漢山城》
活動詳情
時間:11月26日(一) 18:00-21:0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伍何曼原樓6層
Learning Commons
Study Room 1
费用全免,期待您的到來!
活動形式
觀影 & 觀感交流
點擊圖片,可查看相關文章
《罕為人知的朝鮮反清復明秘史》
点击此处报名
本文版权归孔阳国学工作室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我们期待您的反馈,并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请填写邮箱
请填写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