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5
《儒者之路》系列讲座现已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儒者之路》是孔阳国学工作室在「孔阳国学堂」网校平台推出的网络直播系列讲座。三十多位跟随朱翔非先生学习的学友将在此分享他们走向儒家的心路历程。在讲座中,这些学友不仅会分享他们学习儒学的个人经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为大家具体讲述他们如何修持儒家心性工夫,以及如何将儒家工夫落实在日用生活之中。
2019年4月13日晚,查容学友在学堂网校平台做了题为《原来这样才是真的活着!》的分享,查容学友讲述了自己在情感、事务和学业上的重重阴影,皆因学习儒学而得以屡次超越。她说:“跳出过去自己的生命格局,回到一个生命最正大光明的状态。当下的困境是真实存在的,超越更是另一种真实,不要在形而中、形而下打转。”
查容学友承担过工作室的诸多事务,例如在北京四中讲课、担任社团负责人、担任简史课后勤和教员、承担宣讲的宣传工作等等,她说:“我其实经常因为感觉自己会做不好而逃避,我的父亲也曾经说,我这个特点会成为以后很大的问题。如果不学儒家,恐怕无法改变。”
从“咬牙硬做”,“豁出去”,到能够将带着工夫做事,查容学友通过修习儒门工夫,对往日困扰自己的“难题”不断有新的体会。四中讲课的经历令学友尤其印象深刻,她回忆:
我当时对自己的学识和口才没有自信,担心同学的评价,即使是背稿讲课也还是紧张,并没有如先生所说的,把同学捧在手心里的温暖。当时还出了“教学事故”,一名同学写信给我,写了他对我讲课内容的一些误解,我当时一下就感到完蛋了,又升起一些委屈的情绪。但实际上自己也确实讲课状态不好,自己因为这件事一时陷入痛苦恐惧之中,又想起先生说:现在反思是没有用的,自己的程度不够,不是要当下反思,而是要奋勇前行。自己后来就给那位同学回信,把内容讲清楚。这次事情令我走出了“安全地带”,其实讲课并不是把自己放在孩子们的对立面,要求他们去接受什么,我感到心是暖的,想以此托起孩子们。
在做简史教员的过程中,查容学友也在不断成长、超越,她说:
尽管有万般的犹豫和不自信,眼下唯有这么一件事需要考虑:敢不敢真的豁出一切扑上去做事?至于成败利钝,非所计也。一旦把这一层阴影拨开,其实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碍自己,我可以做任何事。这里不是一个身为教员会感到压力的地方,而是自己发自内心地想要把这份温暖和光明分享给更多的人。自己程度如何,我自己说的如何,学友们怎么看我不是最重要的。我终于感到“讲课的忘我”,感到自己被学友信任。我们要做的事,是在新学友们精神生命的开启中发挥一份力量,岂不重乎?
查容学友也曾经因为对事务的不熟悉而忙得焦头烂额,当下回顾,她说:
如果着急做事,你的状态就和事情在一个层次。倘若自己的状态闭塞,再着急、紧急,事情也做不好,就算是做成了,也是幸而免,不是儒家的事情了。如果状态翻转为光明清晰,自是感觉心中清泉上涌,暖意升腾,再去看那些事情,就都不算什么,能够把握。先生曾经说,成就一个“是”字,就是应当。我对“以道为支点”也有了新的体会,为天下传道,这个是不动的,往下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都可以调整。自己倘若有保留和私心,就不是以所有的赤诚去求道,形而中的事情就无法做好。做事情中要带着工夫,向上的方向要确认,带着开阔的状态,否则就容易局限于眼前的事情顺利与否,模糊了向道的支点。
谈到与学友共同做事过程中的磨合和调整,她回忆道:
我有时会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心和学友们仿佛隔了一层?其实问题在于,我用自己的状态、角度去要求学友的状态和做事的程度,这是“意必固我”。因为着急于事情而失礼、“面数”,根本没有温暖。要如何避免“责”和“怨”呢?要用礼。自己一旦不在礼中,就会出现种种问题,不可不战战兢兢,密切关注自己内心的状态,时时刻刻意识到面前人的背后形而上的可能,才能真的敬人。学友之间的可贵,在于因为共同有形而上的追求,而有深层次的契合和做事上的扶持共进。
面对诸多事务上的困难,一直在查容学友心中铭记和支撑她走下去的,是“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这是与每个人如何过好这一生的,最真实的事情,怎么能不呼告于天下呢?
学业与考研的压力是查容学友不得不面对的另一大难题。学友说:“我小时候因为成绩好而自矜,又因此担心成绩下降,终日惴惴不安。我也想过背叛这种教育体系,人的生命能够被分数评判吗?我喜欢古代文学、历史小说,喜欢古风歌,那之中寄予的人性的美好和自由甚至一度成为枷锁之下的一束光。”
谈起考研,这曾经是查容学友难以绕过去的一道坎,她说:
我不愿意去迎合保研的某些规则,但在一定程度上,自己也没有尽到自己作为学生的身份。保研失利,错在自己以为自己在形而上,而忽略形中、形下,这之中其实还有一些不负责任。但我很庆幸的是,自己没有弯折脊梁去做不愿做的事情,我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失利,但我要确认我的脊梁始终是直的,自己最本然的生命完全与那些形中形下、外在的种种情况无关。先生教我“君子不器”,我不能成为一个被“保研评价规则”所限制的人。
此时再重复听《论语》录音,查容学友感到,里仁篇里的每一句,都仿佛说给此刻的自己: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查容学友也重新立志,她说:“感觉自己长期以来是被工作室学友们照顾的孩子,不是一个能自立的大人。其实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与做儒家的事情并不冲突。”
重新备考的经历也让查容学友比以前更加认真对待工夫。她说:“自始至终,学习上压力都特别大,这里面有想要留在师大的执念,也希望能考研成功,留在北京做事,害怕自己真的‘江海独去’,远离先生和学友。” 回忆起这一段经历,查容学友总结道:
有种种不好的处境,可是自己最真实的生命是在这些之上的。目前的苦痛是真实的,是时代、社会、这四百年的黑白颠倒加给自己的。这枷锁在自己身上,也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还有一种超越的真实,只有向上一路才是出路,历史上也有那么多寒冷的冬夜和屈辱,总得有人开辟出一条路来。 考研后我再见先生,先生对我说: “你想要再考一年也好,不想考了也好,可是这和儒家没有关系,你所听到的、学到的儒家的东西一个字也不会少,你未来的一切,所做的所有事都属于儒家。” 我顿时感觉,自己像一个不成样子的学生,受到了最宽厚的接纳。
而最终考研失败的结果,反而让学友感觉到了自己不用再被评价和束缚的自由。她说:
我不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反而感到重新呼吸了。《中庸》讲,“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没有什么求人知受人怜的心理,内在的神圣性能确定自己的价值。 这时又有一条新路出现在我眼前,我想去台湾读研,想把明清文学说明白,这是思陵祭祀时立下的志向。先生曾经跟我说,“你对未来把握多好,今后事情做得多么到位,就等于是对父母的回报,把这个记清楚就好了。别的,都没了。人做事情往前看,不能往后看。再者说了,往后看,还有自己做错的事情呢。行不顾影,至少是赖账。”
在准备到台湾读研的过程中,查容学友还经历了求职、租房等等,而当下的她已经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她说,
我曾经感觉北京不适合自己,感到自己很渺小,对不得不面向社会这件事感到紧张和畏惧,把师大当成庇护的港湾,以“北师大的学生”这个身份自居自囿。我也对独自前往台湾这件事有所担忧,可是,当我以舒展的、“人”的姿态去面对,我发现,我能自立于这个社会,我愿意去了解每一个角落,不仅如此,我还想改变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我到底要追求什么。查容是不重要的,要成就的是那个与道相关的,更真实的自己。
先生曾说:“你们一个人要带起一片人,比如查容你一个人去新疆,就把一片人带起来。” 查容学友说:“我虽不才,愿担此任!” 这是属于她的儒者之路!
第十期
时间:2019年4月28日(周日)
晚8:00
主讲人:石博瀚
孔阳国学工作室志愿者,2016年开始跟随先生学习儒学,现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希望能一直跟随先生,持续深入地学习儒学。
01
线上参与
网址:http://www.kygxt.cn/course/138
02
线下参与
线下地点:孔阳国学工作室
(和平西苑20号楼C座401室)
讲座精彩内容,将在本网站和「儒见」微信公众号刊登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微信客号
kongyangguoxue
欢迎您留言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转载文章请向公众号留言。
《儒者之路》
以最真诚的话
为您讲述儒家最真实的故事!
本文版权归孔阳国学工作室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我们期待您的反馈,并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请填写邮箱
请填写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