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6
《儒者之路》系列讲座现已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儒者之路》是孔阳国学工作室在「孔阳国学堂」网校平台推出的网络直播系列讲座。三十多位跟随朱翔非先生学习的学友将在此分享他们走向儒家的心路历程。在讲座中,这些学友不仅会分享他们学习儒学的个人经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为大家具体讲述他们如何修持儒家心性工夫,并如何将儒家工夫落实在日用生活之中。
2019年3月16日晚八点,边研学友在学堂网校平台做了题为《学以成人》的分享。边研学友从原生家庭和自身性格谈起,讲述了对理性信仰的追求,以及学儒后对生命的再认识,呈现了属于她的儒者之路。
一.人如何能从过往经历、环境中超越?
倘若无法认识到人性还有超越经验世界而向上的可能,人或许一生都只能套在由过往经历塑造的模具中,照着既定的路麻木前行。
幼儿园时期开始就被强制寄宿的经历,与父母的隔膜令边研学友感到自己的童年就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的父母接受的是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那一代人的崛起靠的是「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他们更加忽略人在精神上的需求。我的父母受益于这种思辨思维式的成功,并对此非常自豪,讲理多过讲情感,这种认识也延伸到了他们对我的教育上,责备太多,表达爱太少。一旦发生冲突,我的父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他们的权威,这和我渴望的无条件的爱是矛盾的,而我会下意识将这种冲突归咎于自己,一定是自己不好,父母才不够爱我。我感到自己无法自尊自爱,也源于此。
即使到了大学,种种负面情绪也没有因为年龄增长而消散。
外人看来,我活泼开朗,有一副热心肠,但我是有下意识地在维护自己的形象。我的内心很空,没有安全感,所以总是想向外去攫取,觉得自己到了一个亏空的极限,已经承受不起继续亏损的风险了。我对别人的好也是很有限的,我难以对他人完全地敞开。在友情上、爱情上,我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投入一段关系。我知道,一个健全的人不是这样的,因此我把自己的这一面掩藏得很好。 我接触过的大部分人,多少都有着与我一样的困境。他们或许试图通过年岁的积累来吸取经验教训。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绝对的、永恒的、有着超然高度的超越、救赎,仅仅自然地去成长,总会到达一个天花板。
二.参与基督教团契的经历
边研学友也曾试图从基督教中寻找自己心安之处。参与基督教的活动,是接受了十多年无神论教育的边研学友第一次接触「人有信仰」这回事。边学友回忆:
「信仰」超出了我当时的认知范围,我的能力无法形容它,甚至无法全面地感知它。我很困惑,单靠着对一个组织的身份认同,人是否就能够接受一套明确的行为准则,并且严格地遵守,还投入、乐在其中?或者说,这就足以令人安身立命吗?
在团契的基督徒们的关怀下,虽心有困惑,边学友也开始固定参与团契活动,却始终没有办法跨越一个门坎:
要我心悦诚服地做一个基督徒,只有最后一道关了,那就是我要确认上帝的存在,确认我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为了证实上帝的存在,团契的基督徒们给我推荐了能证实圣经内容的历史书,但是我对不能盖棺定论的历史记载心存疑惑,这条路行不通;我又试图用内心实证的方法,但又感觉这种「通过某种机缘巧合」的形式显得牵强。信仰上帝的这条路,我也就渐渐放弃了。
三.「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儒门的高峻门风
从信仰上帝的这条路上退出后,边研学友在王佳一学友的引导下,正式开始学习儒学。《论语》中「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边研学友深有感触:
我从小是一个惜命的人。学习儒学后,一次在医院实习「鬼压床」的经历反而令我幡然醒悟,儒家的修养直通人的本性,这是最理直气壮的。君子坦荡荡,人能够把控生命的极限,在于人格修养做到极致,学堂叫做尽自己,这样就无愧无悔,至于命运的安排,由不得我,也没必要害怕了。我感到内心的「勇」就这样被呼唤了出来。
倘若没有学习儒学,在无数恐惧当头的时刻,我都有可能为了求得庇护把自己交给怪力乱神。如果我没有先生说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性的角度」,我将给自己的信仰永远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我就再也无法直接去感受自己纯粹的、理性的人性了,我将永远没法清清楚楚地给自己的生命一个交代。儒家是我认为最接近生命真相的路。
四.对生命的再认识:「君子不器」与人性的形而上
从小到大,教育体制给我建筑了一个美好的假象,让我安安心心地在其中心无旁骛地学习。学习使我理直气壮,理直气壮地把生活中除了学习的事情都推给父母做,理直气壮地不去理会这个社会到底在发生着什么。这种多年的惯性,让我已经依赖上了这种生活。人只要按着一套要求去做,就能满足自己吃喝玩乐的需求,如此简单轻松。
边研学友说,她当时也模模糊糊地感到这样的生活并不真实,一个人没有灵魂,这实在是人生最最悲惨的事。
我也时常怀疑,学校到底是育人成才,还是仅仅作为社会上众多产业中的一个?我只觉自己像是拉磨的骡子,在我头前悬了一个胡萝卜,让我追赶着这个甜头而不断向前走,六年下来,成为了吃苦耐劳的优秀骡子,帮我的农场完成了生产指标,也满足了我的主人的虚荣心,还提高了饲养员的声誉。
而《论语》中的「君子不器」,把她既往所拥有的、将来要追求的,一切的认知都颠覆了。
一直以来,我努力吸取的知识、追求外在的身份、我所塑造的自我形象,并没有根植入我的生命意识中。我苦心经营的这个外壳,是一个「器」,谁都可以拿来放在自己的身上。我并不是反对「器」,因为人活着还是要做事。我所悔恨的,是自己一度把「器」当成了唯一的追求。我悔恨的,是自己把「追求器」和「提升个人境界」结成了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受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点拨,最终,我一定会完全地走向器化。
先生讲:「形而下是人的动物性的本能,但人还有高贵而神圣的本能——形而上。形而上的本能,是我们的良知,这里面有仁爱之火、内心的温暖,这是人最重要的,我们要呵护这种本能。一个完整的人,是形而上统摄形而下的,如此,则形而下的物欲能够有合理的表达,不会泛滥成灾。」
先生对于人性的认识,是边研学友在以往的家庭和社会教育中不曾听说过的,她说:
现在的教育不是在忽视形而上的地位,而是根本也不懂形而上。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一辈子也不可能突破「器」的这层天花板。在这里,人的小聪明会到达极限。我这时意识到,自己所谓的自我教育,还是在一个平面内,去向前推进的,做到最好也只能止于思辨。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我以前不知道形而上,面对利益与仁爱相冲突的时候,自己才会纠结。我想起了中学对父母的呼来喝去,还有我权衡友情的心机,还有我为了保持成绩的自我封闭,每当我为了形而下的种种追求而扼杀了我内心的温暖时,我难受、自我怀疑,但又无力从这个怪圈挣脱出来,因为我不懂。
当她意识到,人生来就有形而上的本能,她才终于能放下自己的种种纠结,终于能全然地接受、肯定自己:
我感受到,人的生命是由内自外地统一、和谐。内心的温暖不用去扼杀,也永远无法扼杀,因为它是我的真生命,是我生命灵性的根源,与我同呼吸共命运。至此,我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畅、轻松。在这种本能中,有先生说的宇宙精神、直通天地的力量。生命本就不需要任何的人为设计,永恒之乐不是单凭人力就能设计的,而是要时时回应和遵循我们的本能。当我把掌控权交出来,不使自己的小聪明、不去思辨时,我感受到了高于这个层面的境界,只要本能地循着这份温暖而活,去感受饱满的生命力、蓬勃的生机,生命轨迹就能够自然展现出来。
边研学友说:「非常感恩,我在儒家这里寻到了自己的信仰,重获了我内在的支点。一个完整的人,一定是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都具备的人。这样顶天立地,才是长大成人。带着儒门的温暖与尊严,我想要通过学习儒家,通过儒门工夫,成长为一个真正拥有独立、高贵人格的人,就这样地立起来,直到永远!」
第八期
时间:2019年3月30日(周六)
晚7:30
主讲人:司徒瑜
线上参与
网址:http://www.kygxt.cn/course/138
讲座精彩内容,将在本网站和「儒见」微信公众号刊登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微信客号
kongyangguoxue
欢迎您留言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转载文章请向公众号留言。
《儒者之路》
以最真诚的话
为您讲述儒家最真实的故事!
本文版权归孔阳国学工作室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我们期待您的反馈,并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请填写邮箱
请填写手机号码